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专利技术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服务或商业应用,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今天,湖南、广东和重庆三地牵手,在长沙开展湘粤渝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以拓宽专利转化渠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专利资源丰富:
三地有效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2.8%
湘粤渝分别是湖南省、广东省和重庆市的简称。对于今天的对接活动,“相悦遇”的谐音梗表达出了三地企业、高校以及职能部门对于此次牵手的期盼和期许。
湘粤渝三地相接,是我国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区,无论是产业链的完备性还是产业结构的竞争力,三地都表现优异。
三地拥有近千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累累,湘粤渝拥有有效专利460万件、有效发明专利10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44万件,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2.8%、18%和21%。
可以说,无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是技术资源的储备,三地牵手,1+1+1>3。
事实上,在湘粤渝三地1100公里的跨区域产业联动带上,三地企业、院校、机构已在活跃的专利转化活动有了非常多紧密合作的实践。
统计显示,自2023年以来,三地间转化专利6731件,三地有46所高校达成转化,每万件有效专利中有14.7件实现了三地间跨区域转化。
可以说,此次三地官方组织的此次高规格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标志着湘粤渝三地专利转化合作迈入新阶段。
增强产业优势:
15个转化项目集中签约达2亿元
专利跨区域转化,可以打破专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地域上的限制,将各地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激发各地区的创新潜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以粤渝间的转化为例,大批广东的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企业携近千件专利技术在重庆生根,重庆由此收获了65%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获得率。
跨区域专利转化在引领产业发展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今天的活动现场,就有15个专利转化项目集中签约,金额达2亿元。
本次签约项目涵盖新能源、生物技术、医疗科技、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均属于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签约项目中,中南大学显示出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有深度布局,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则表现出在生物技术领域有研发实力,湖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聚焦半导体领域开展高价值投资和技术创新,展现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核心优势领域。
从中也可以看出,三地在专利转化方面各有侧重,互补性强。湖南在新能源和医疗科技领域表现突出,广东在智能制造和新材料领域有明显优势,而重庆则在生物技术和新能源领域有显著成果。这种区域特色不仅有助于发挥各地的产业优势,也有利于形成湘粤渝三地跨区域间的产业链协同,为三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增强发展推力:
签署协议推动合作机制创新
优质、高效、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是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支撑和有效保障。在今天的活动现场,湘粤渝三地的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共同签署湘粤渝跨区域专利转化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推进机制创新,打造湘粤渝三地专利转化合作的典范;共同加速成果转化,推动湘粤渝重点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共同提升跨区域合作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聚集。
记者了解到,三地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还将加强专利数据分析研究和开放共享,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对接联动,联合开展路演推介、交易撮合等转化对接活动,促进专利成果转化。还将共同培养高素质专利转化和创新人才,促进知识产权服务队伍发展壮大,鼓励三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创新,形成更多高价值专利技术,并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培育和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
此外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沟通、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定期更新发布合作省市专利转化信息,扩大知识产权交易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