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拖延”致焦虑抑郁? 就医“拖”不得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生活中,有些人明明当天可做完的事,却要拖到第二天;有些人因为不自信,计划中的事拖着不想做;还有些人因紧张、害怕失败,拖拉作风造成心里焦虑、抑郁……

  说到拖延行为,身边很多人感同身受,并由此被困扰着。尤其是有些人因此还丢了工作,真是得不偿失。对此,长沙市第九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柳春旺副主任医师教大家防治对策。

  拖延是一种心理现象,属心理亚健康状态

  典型病例

  长沙某中学16岁男生阿涛(文中患者均为化名),近一年来学习和做事拖拉,成绩下降,经常头痛,近日在长沙市第九医院做心理治疗。阿涛初中一直是年级前三名,今年高中开始寄宿,开学不久因生活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觉得自己被孤立,再加上高中学习压力增大,他开始有拖延行为,甚至厌学情绪,并逐渐出现紧张、烦躁不安、食欲差、头痛、失眠等现象。

  防治对策

  “医生与阿涛详细沟通后,诊断他为青少年情绪障碍。”柳春旺表示,阿涛的症状因拖延行为所致。所谓拖延行为,指在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把计划要做的事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常见心理现象。缺乏自信者、自觉前途无望者、年轻人等群体多发。

  具体症状表现为,当事人在知道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大于积极后果时,仍把计划要做的事往后推,可能伴发紧张、自责、沮丧、压抑等现象。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压力,甚至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都可成为拖延行为的诱因。

  “拖延是一种心理现象,长期拖延可以导致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心理疾病,拖延症本身不是心理疾病的诊断,而不同个体的拖延行为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问题。”柳春旺说,偶尔拖延,常与当事人不愿或不喜欢做、时间不够、不会或对某事能力不够等有关。

  而长期的拖延,是心理、生理失调的表现,与性格、心理健康状况等有关。如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自制力不够、盲目乐观或悲观;焦虑、抑郁、社交困难、出现强迫症等,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可到心理或精神科就诊。

  面对青少年的情绪障碍,柳春旺强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尽量客观、适度,可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阶梯性的要求,把目标分解,逐步完成,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长期拖延引发焦虑抑郁,需接受心理治疗

  典型病例

  长沙某中学18岁的高三女生阿昕,近来学习上的拖延行为越来越明显,脾气大,因为即将面对高考,母亲带她到长沙市第九医院接受心理治疗。阿昕从小由奶奶带大,她敏感、倔强,一直以来很不自信,学习及做事,总要拖到最后时间才去做,往往效果不好,致使情绪更加郁闷。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增大,她心情烦躁,成绩直降,情绪更加糟糕。医生与阿昕进一步交流时了解到,原来阿昕8岁时,有一次妈妈没来接她,一直留下心结。

  防治对策

  “阿昕的拖延行为,目前已发展成抑郁状态,需接受认知行为治疗。”柳春旺表示,拖延的后果,一般情况下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使其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期拖延,当事人引发的不良情绪持续积压,发展成焦虑、抑郁、社交障碍和躯体化症状等精神疾患,损害心理健康。

  承受严重心理压力的职场人士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变化,尤其是那些还不知道自己已患上抑郁症的“潜伏患者”,危险性更大。柳春旺指出,抑郁症患者拖延现象比较常见,如果同时出现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快感丧失,没有乐趣;兴趣丧失,不想出门,不愿见人;精力丧失,振作不起来,入睡困难,内心十分痛苦,甚至想自杀等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时,一定要尽早就医。

  “当发现自己因拖延行为造成心理压力或抑郁时,应及时做好自我调节,以排解压力、舒缓抑郁情绪,并主动接受治疗。”柳春旺说,抑郁症是一种内源性疾病,程度在中重度以上的,应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

  对于有阿昕这种现象的学生,家长、老师甚至心理医生可以共同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及早发现他们的心理症状,进行随访和系统的心理干预,以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克服拖延行为,学会暗示自己即刻开始行动

  典型病例

  长沙23岁的董先生,因近期工作常拖延,致使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出现失眠、烦躁不安等现象,于是他到长沙市第九医院接受心理治疗。董先生一年前大学毕业,入职某公司,因表现突出、能力较强,两个月前,领导找他谈话,准备提拔他做项目负责人。然而,董先生因害怕失败而高度紧张,逐渐出现上述情绪,且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夜不能寐,他不得不辞职。

  防治对策

  董先生因心理紧张出现办事拖拉,甚至焦虑,经过心理医生几个月的调治才有所改善。柳春旺分析认为,董先生的拖延行为非当事人意愿,但却难以摆脱及控制,使之感到焦虑和痛苦。从精神动力学上说,拖延行为是焦虑的替代物,或者说因为拖延了焦虑就减轻了。因此,在没有解决焦虑烦躁的前提下去解决拖延,收效甚微。

  对因拖延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或情绪障碍者,应寻求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帮助,以疏导内心的冲突、困惑和障碍。可以到正规医院的心理门诊,寻求专业的评估和指导。

  “摆脱拖延,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也无需手术。”柳春旺指出,但如果伴发严重的焦虑、抑郁、强迫以及躯体化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接受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

  至于如何克服拖延行为,柳春旺表示,试着制定一些个人目标:将任务细化,使任务看上去更加简单、直接且具有可行性,并进行优先等级排序;每天留出一小时针对性做此事;学会暗示自己即刻开始行动;把重要的事情在自己工作效率最高时段优先做等。此外,注重日常生活的科学管理,如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充足,提高身体机能,避免因分心而造成拖延。同时,应尽量优化日常工作和学习环境,减少用手机等使人分心的事物,要选择在注意力集中的氛围中学习和工作。

  “关注心理亚健康”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编辑:谭伟】
关键词:拖延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