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 我们为你“画”重点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江澎 朱炎皇 通讯员 彭甜 实习生 吴博萱

  指导专家

  刘科宇 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

  吴  柱 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培训科负责人

  近日,湘潭县涓水河柳树湾,5个少年下河野泳,不幸溺水身亡……连日来,全国多地陆续发生了学生溺水事故,再次敲响了青少年暑期安全的警钟。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5.5万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溺水是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科宇介绍,该中心每年都会接到100多起淹溺的急救呼救,以青少年居多。

  “做好防溺水教育,首先要让孩子远离危险水域。”刘科宇提醒,游泳应该去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游泳运动量需循序渐进,不宜过快过猛,时间不宜过长。抢救溺水者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左右,一些常见的误区会延误施救,危及溺水者和自身安全。

  名词解释

  溺水

  溺水又称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水与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危急状态。

  淹溺最重要的表现是窒息导致的全身缺氧。若缺氧时间较长,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可能遗留后遗症。

  发现溺水

  当人发生溺水时,可能会大声喊叫,也可能很安静。

  当发现某人头在水中浮沉,四肢有不协调、不规律的划动时,应考虑其发生了溺水。

  溺水的救援

  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培训科负责人吴柱介绍,发现溺水者,施救者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救援:

  大声呼救,叫周围更多的人帮忙,并呼叫119、120、110;

  采用合适的方法将溺水者救上岸,如通过向溺水者投递竹竿、绳索、漂浮物等施救;

  专业急救人员应从其后面靠近溺水者,先用手从后面托住其头部,让口鼻露出水面,再采用仰泳姿势游到岸边。

  需要提醒的是,非专业急救人员不要盲目下水救援(特别是急流、暗流或者施救者不熟悉的区域),也不要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现场急救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将其放置于平地上。同时,评估现场环境,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尽可能除去湿衣服,擦干身体,给其盖上干爽的衣物或毛巾,防止患者失温;

  检查溺水者意识、呼吸;

  如果溺水者有意识、有呼吸,应除去湿衣服,擦干身体,注意保暖,送医院诊疗;

  如果溺水者没有意识,但有自主有效呼吸,要除去湿衣服,擦干身体,将其置于侧卧位,以免发生窒息,同时注意保暖;

  如果溺水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翻至一侧,用手指等清除呕吐物;

  如果溺水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施救重点

  “溺亡的核心原因是呛水后缺氧。”吴柱提醒,抢救溺水者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开放气道,对溺水者实施心肺复苏。具体施救流程如下:

  立即开放溺水者气道,清理其口鼻内的泥沙、水草;

  用5~10秒观察其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呼吸微弱,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

  如果溺水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此后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人工呼吸2次,循环进行5组。持续抢救直至120急救人员到来。

  需要提醒的是,心肺复苏过程中,如果溺水者有睁眼、呻吟等反应,应立即停止按压,注意给其做好保暖。

  溺水救治误区

  误区1:孩子溺水会呼救

  孩子在溺水时,有两个过程,首先是呛水,然后才是溺水。呛水过程中,孩子会挣扎,但这个过程很短暂。孩子会拼命仰着头,把头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气。这个时候,孩子进入“无声溺水”阶段。他们不会呼救,不会挣扎。看着像是在玩水,其实正濒临死亡。

  当我们发现孩子头部在水面上有一沉一浮的现象,有不规则的游泳姿势时,就要警惕孩子可能发生溺水了。

  误区2:将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要控水

  那种认为溺水者因为喝多了水,把水倒出来就行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人体解剖结果,溺亡者的肺部、胃部积水只有20毫升,这点水量完全可以被人体吸收。造成溺亡的主因是大脑缺氧,所以最应该做的是心肺复苏。

  抢救溺水者的黄金时间仅4分钟左右,提脚倒立、膝顶腹部控水不仅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而且可能导致胃部食物残渣回流,堵塞喉咙、鼻腔,再次造成窒息。

  误区3:手拉手“搭人链”救落水者

  在所有施救溺水者的方法中,手拉手救溺水者的死亡率最高。因为一旦“人链”形成,如果其中有人因体力不支打破平衡,人就会掉进水里,导致大规模溺亡。

  一定记住,不要把自己当作“工具”进行盲目救援,而要寻找、借助工具科学施救。

  敲重点

  儿童防溺水“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作者:全媒体记者 唐江澎 朱炎皇 通讯员 彭甜 实习生 吴博萱 绘图 何朝霞】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溺水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