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探访“明星药”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5月25日,长沙晚报《留住“明星药”》的报道刊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长沙各大医院的自制药,因其价廉物美,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勾起一代代人的美好记忆,由此百姓称之为“明星药”。有不少网友好奇地问,明星药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带着疑问,6月1日,记者探访了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位于望城区的制剂室,揭开“明星药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制剂室副主任王适在检测自制药成品。 照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每一道工艺流程,秉持的是对岗位的崇敬和热爱

  “湘水长,医圣古,千年国韵悠;发祥地,摇篮誉,百年一挥手……”驱车采访途中,湖南省中医院80后的制剂室副主任王适哼着动听的院歌,唱出了医院的历史和文化。

  相传,医圣张仲景当年在太守堂门外(今现址)坐堂行医,植锅熬药,为百姓祛瘟疫、解疾苦。“医者仁心,我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老师就给我讲‘悬壶济世’的故事。”王适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医院制剂室着手建立,当时集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于一体,拥有丸剂、散剂、丹药、软膏等传统剂型。”王适介绍,其实自制药等同于常规药的审批程序,必须通过国家药品监督部门批准,药品质量需严格检验。“中药炮制的炮、炙、切、煎等,是医院制剂室第一批制药人传统生产的立身之本。”

  穿上工作服,进入2000平方米的制剂室。记者看到,这里分为生产车间及质检室两部分,拥有较完善的生产设备及质量检验设备。

  “制剂室2013年落户到望城区。”记者边听王适介绍,边现场参观了各工作间。这里是按制剂工序、空气洁净级别要求来布局,人流、物流分开;普通区、洁净区分开;配制、分装与贴签、包装分开;内服制剂与外用制剂分开……在尽可能防止交叉污染和混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功能间的闲置,科学规范生产流程。

  槽式混合机、自控粉碎机、渗漉罐、真空乳化机、高效智能有孔包衣机、双头数片机、旋转式压片机……近千万元的设备,有序地在各司其职。32种制剂品种,涉及到丸剂、片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

  制剂室15人,全部为药学专业人员,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1人。组长胡立志介绍:“比如医院的明星药复方芩柏颗粒,由黄柏、黄芩、秦艽、泽泻等11味中药,用水煎煮二次后,收集药液、过滤、浓缩至一定密度的浸膏,再加糊精、喷雾制粒,干燥而成。”从生产指令、配料称重、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约为1.20(60℃)的浸膏……到包装、成品全检、入库,“ 复方芩柏颗粒的‘诞生’,最快都要半个月。”

  “同样,明星药菊藻丸,小小一粒绿豆大小的丸子,因患者需求量大,制药师常需加班加点赶工期,每一道工艺流程,都秉持着大家对工作岗位的敬业和热爱!”胡立志说。

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药师王竹鑫教授(右二)在向年轻中药师传授抓药的操作经验。

  每一种自制药的诞生,都体现着老一辈救死扶伤的大爱情怀

  “你的左手必需放在下方,牢牢夹住称重的称,右手才能自如地拣到需要的药材……”在省中医院中药房,76岁的主任药师王竹鑫教授正在将工作中的小细节传授给年轻药师。就在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评选揭晓,王竹鑫登榜。

  “在抓药时,同一颜色的中药材要分开放,以便后一个环节复核,份量重的药材要放置在中间……”诸药以草为本。1960年,年仅15岁的王竹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湖南中医学院首届药专班,与中药结缘。一晃60余载,她的一生都在与祛病的花花草草打交道。

  “那时候年轻,有一腔激情,想到‘老少边穷’地区接受锻炼。”放弃留校的王竹鑫,毅然奔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成为这里第一位经过专业学习的中药师。她跟随下乡医疗队,翻山越岭,习惯了用门板充当手术床,习惯了打地铺、拿玉米渣当饭吃……走遍当地的山山水水,她为老百姓送医送药。

  在湘西,她发现新生儿剪断脐带时会流血,而之前用的都是碘仿,根据多年的药学临床积累,她成功研制出“中药止血粉”,在妇产科临床应用,止血效果优于常规药物。1992年,王竹鑫调回省中医院药剂科后,仍致力于新药研究。从一开始在家中进行作坊式的摸索,到中试、成品测试、动物实验等,她历经8年,精心研究出用于腹部手术后引起的早期肠麻痹的“厚朴排气合剂”,是当时唯一一个用于外科手术的中药制剂。

  当时,没有现代化工具设备,王竹鑫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采用眼观、口尝、鼻闻、手摸、水试、火试等方法,对中药饮片进行传统经验验收。“在炮制上,比如清心镇惊、安身、明目、解毒的朱砂,炮制方法非常讲究……下沉的粗粉,需反复操作多次,直至手捻细腻,无亮星为止,弃去杂质,合并混悬液,静置后倾去上清水,取沉淀晾干,再研细即可……”王竹鑫怀揣一颗对中药的痴心,毫无保留传授后一代制药师。

小小一粒明星药丸,因患者需求量大,制药师常需加班加点赶工期。

成品菊藻丸。

  “明星药”的明天,呼唤大批热爱中药学的现代化人才出现

  “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主管药师喻广梅一边‘忙疯了’,一边‘孝极了’,平台用药咨询服务,她要参与;购药信息收集分类,她要负责;药品分装、打包,她要在场;联系快递、发货,还是她吆喝,有时她一天要发出400多个快递……哪怕加班到深夜,回到家仍会把80多岁的婆婆次日的饮食安排好。”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聂孝平说,药学人平时少有露脸,但这种孝悌忠信的伦理型中医药文化,深根于心,并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

  “目前我国中医药理论虽然先进,但中药现代化、产业化仍处于发展阶段,生产技术、工艺制造、质控水平都有待提高。大部分中药生产线只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还无法达到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聂孝平说。

  “‘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医院将在长沙高铁西站产业新城,建设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养生康复、制剂为一体的中医名院。”在聂孝平看来,包括明星药在内的中药传统产业,亟需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呼唤大批热爱中药学的现代化人才出现,这对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意义重大。

【作者:杨蔚然】 【编辑:李春璞】
关键词:明星药 湖南省中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