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里,他们坚持为患者做好这件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刘孝谊 彭璐)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癌症。但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有许多患者平稳度过了肺癌5年、10年生存期,并向更长久更高质量的生活努力前进着,而这只是该科室探索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长生存患者管理的一个缩影。医务人员如何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搏出一线生机?今日,记者专访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农寻找答案。
结肠癌合并肺癌3次手术后,他挺过了19年
在最近的一次复查中,45岁的李女士(化名)的各项检查结果数值都很好,李女士开心地告诉杨农主任,这都得益于科室为她争取入组新药试验的功劳,不仅节约了大笔费用,也让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李女士说,参与新药试验的这2年,这是她抗癌8年来感觉最好的一段时光。
2015年6月,李女士在发现肺部肿块后行肺癌根治术,确诊肺腺癌。术后的2年内,李女士进行了化疗和放疗,但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心态一度崩溃。
2017年,李女士复查CT提示双肺内多发转移,经过杨农团队缜密分析李女士病史,推荐李女士参与临床试验,使用新药进行治疗。
好景不长,2019年李女士病情再度进展,杨农便将其收入科室完善治疗,进行了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期间还入组两种新药试验,但因李女士体能状态较差,化疗副作用无法耐受,治疗难度增大。杨农团队建议患者重取活检再次进行基因检测,并为其寻找合适的临床试验。
直到2021年,李女士经基因检测提示某种突变(KRAS G12C突变),符合某种新药的临床试验筛选,杨农便为李女士争取筛选名额,最后顺利入组开始服药至今。“8年来我最感谢的人就是杨农主任,现在我不仅能生活自理了,还能养花做饭,杨农主任真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李女士说。
科室不仅深耕于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在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内科治疗和管理领域也有显著成效。作为我省死亡率第三的癌症,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因其发病隐匿,早期难以察觉,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还有不到4个月就要迎来老宋(化名)的74岁生日,他也即将度过自己结肠癌、肺恶性肿瘤术后生存的第19年。“19年里我做过3次手术,打过12期化疗,支持我一路走来的除了家人就是杨农主任。”
在对抗肿瘤的19年里,老宋每每谈及杨农都有说不完的赞美。在今年4月的复查中,老宋经CT检查发现肺部还有结节,担忧的他看到那日下午杨农在门诊坐诊,但号源已满,老宋不愿打扰杨农看诊,便一直在诊室外等候,谁知这一等就等到了下午7时30分。
杨农看完最后一个号之后走出诊室,发现老宋等候在外,连忙拉住他一个劲地问:“宋大爷怎么啦?找我有什么事吗?哪里不舒服了?”得知老宋来意后,杨农带着老宋来到放射诊断中心,面对面地与诊断医生讨论老宋的CT结果,最终确认老宋结节应属于良性,随访观察即可。
正是这一个小举动让老宋倍感温暖,但杨农却认为,作为医生本应如此,对每一个患者负责是医生应尽的义务。“其实医者非常能理解、体会患者的病痛,以及疾病给他们的家庭所带来的创伤,我们一直想通过专业能力,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苦,给他们的家庭带去希望。”
肿瘤慢病化管理时代,他们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肿瘤诊疗已步入“慢病化管理时代”,李女士、老宋的故事也只是杨农带领的肺胃肠内科团队,进行长期生存患者管理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还有许多如李女士、老宋这般的患者,他们平稳地度过了1个、2个……甚至更多个5年生存期。
在各类癌种里,肺癌被称为“癌王”,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癌症总发病率中稳居第一,在以前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只有化疗,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不到1%。杨农介绍,现在有了靶向、免疫治疗,肺癌的5年生存率已接近20%,但这个数字的提高不是只靠医疗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进行患者管理。
为了契合肿瘤防治关口前移的国家战略,为此,杨农带领团队把尝试个体化精准治疗与大众的抗癌知识普及,延伸护理随访服务:实施线上线下多途径的患者宣教、主动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开放医患联系群实时答疑、进行网络直播科普健康知识……经过11年的积累,杨农所在的肺胃肠肿瘤内科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管理超过3000名长期生存的肺癌和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
“优秀的医生应当是科学家”
医学是一门永远都在进步的学科,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更尖端的医学技术一直是杨农的最大心愿。“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要会看病、会沟通,同时也应当是一个会思考的科学家。
为此,杨农与团队积极致力于临床诊疗难题驱动的科学研究,其取得的晚期肺癌精准化诊疗关键技术成果,亦为国内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新型精准应用模式,使广大肺癌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直接获益,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学也是一门经验的学科,有了前人经验积累,可以让后来者更快得到进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杨农希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强化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发挥领头雁作用。
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杨农抓临床业务,提升疾病诊疗水平和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能力,富集大量病人资源。在高质量患者的持续稳定增长下,科室富集了大量的临床资源,目前团队拥有湖南省最大的靶向治疗群体,这为人才团队科研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样本数据。
从2012年建科,走过11年的时间,杨农和团队的努力开花结果。2022年,科室张永昌医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成为湖南省省直单位中首位自主培养的国家级人才,此外,还有新药创制首席科学家1名,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湖南省优青1名……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杨农把目光转向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希望在基层、在老百姓家里也能树立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
他介绍,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室已经开始整合患者入院救治产生的信息和数据,从中分析、摸索规律,再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另外,通过网络患者管理平台的搭建完善,在未来希望能更多、更快、更及时、更方便地服务于患者,使其可以在家里和医院对接。“我们在省肿瘤医院,患者可能在城市、乡村,也可能在贵州、江西、海南,甚至在国外。”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