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韩籍教授柳子明,终身致力农科教育成典范
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长沙人大都知道,黄兴路西侧的楠木厅曾是“韩国国父”金九的故居。其实,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内,还有一处韩国著名民族独立运动活动家、教育家和农学家柳子明的故居。
在近日召开的长沙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有代表就建议有关部门建设好柳子明故居,与金九故居连成一线,打造韩国人来长沙的精品旅游线路。
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朝鲜和韩国勋章的人
说起柳子明,很多长沙人还比较陌生,其实,他是一个声誉仅次于金九的韩国著名民族独立运动活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和农学家,是湖南农业大学第一个二级教授。
1919年3月,朝鲜爆发了反对日本殖民主义的“三一”运动,在一次进步青年的集会上,25岁的青年柳子明慷慨陈词,痛斥日本侵略者。不想,他却被日伪政权列为通缉犯。于是,他匆匆与家人告别后急忙逃亡中国上海,与金九等一起,参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组织,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朝鲜半岛。
1938年,柳子明在武汉接受周恩来的领导,担任“朝鲜义勇队”政治指导员,从此走上了与中国抗日队伍并肩作战的道路,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执教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并长期担任系主任、实验农场场长,成为中国农学界一块响当当的“牌子”。1985年4月17日,92岁的柳子明走完他生命的历程,其时的《长沙日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发布了深切悼念的消息。
鉴于柳子明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朝鲜和韩国均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授予了较高的荣誉。早在1978年12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表彰柳子明教授为巩固和发展中朝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友谊所做的贡献;表彰柳子明教授在农业科学研究上卓越的成就,授予柳子明教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这是最高的、光荣的奖赏。1991年4月,大韩民国总统卢泰愚追授他建国勋章。柳子明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朝鲜和韩国赞誉并获颁勋章的人。
2002年3月,韩国政府将柳子明的骨灰移接回韩国,并为他进行了隆重的国葬。同时,韩国成立了柳子明研究会,出版了大量有关柳子明的书籍。
是巴金小说《发的故事》里的原型人物
1924年,柳子明通过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对面华光医院邓梦仙医生介绍,结识了巴金。巴金在日本曾翻译过克鲁泡特金的哲学著作《伦理学》,早期的思想倾向,给柳子明和巴金架设起友谊的桥梁,更重要的,他们两人都是忠贞的爱国者。
1944年5月,巴金与萧珊(原名陈蕴珍)在谈了八年恋爱后,决定离开桂林到贵阳旅行结婚。行前,巴金委托其兄弟替他和萧珊印了一些举行旅行结婚的通知,分送给亲近的朋友们,柳子明夫妇欣喜地收到了这个通知,柳夫人刘则忠亲昵地称萧珊为“密斯陈”,赞美她与巴金是天生的、最为美满的一对配偶。
巴金对朝鲜爱国志士一直怀着崇敬的友情,他满腔热情地讴歌他们。1981年,巴金在《创作回忆录》曾这样写道:“我想谈几句关于朝鲜人的事,因为 《火》第一部中讲到朝鲜革命者的活动,而且小说以朝鲜志士的英勇战斗和自我牺牲作为结束。我在这之前(1936年)还写过短篇小说《发的故事》,也是怀念朝鲜朋友的作品。”
《发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流亡于中国的朝鲜独立运动青年因受到日军追捕,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怀孕的妻子难产死去。由于焦急,“他”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头乌发全白了。文章中的“他”就是柳子明。据柳子明的学生介绍,以后几十年,柳子明从来都是白发示人。
柳子明与巴金的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巴金一直没有忘记柳子明的“满头银发”。他说:“我以前对它(指阿里郎)毫无所知,却能够把歌词写进小说,甚至将歌谱印在发表这一章的《文丛》月刊上,全靠一位朝鲜朋友的帮忙。这位朋友娃柳,是园艺家,几十年来在一些学校或者农场里工作,为中国培养了不少园艺人才。他在当时的朝鲜流亡者中也很有威望。我在上海、在桂林、在重庆、在台北都曾见到他。今天我还没有中断和他的联系。他在湖南农学院(湖南农大前身)教书,有时还托人给我捎一点湖南土产来。我还记得四十几年前他被日本人追缉得厉害,到上海来,总是住在马宗融的家中。几个月里他的头发完全白了……我们在桂林和重庆相遇,一起怀念亡友,我看见他几次埋下头揩眼泪。”“朋友柳已经年过八十,他仍然在长沙坚持工作,我仿佛看见他的满头银发在灿烂太阳光下发亮。”
同样,柳子明也没有忘记巴金。“文革”中,巴金被关进了牛棚,柳子明特意派儿子柳展辉到上海去探望巴金,并捎去一套精美的茶具和湖南的特产毛尖绿茶,柳子明说:“送的这点土特产,是给老朋友在挥毫写作中提神助阵的。”巴金重获自由后,他跟柳子明之间更是书信不断。
三个湖南人改变了柳子明的后半生
1946年4月,一直在福建从事农业教学和实践的柳子明离开福建去台湾,历任台湾农林处技术室主任、合作农场管理处主任、台湾农事试验所副所长、试验所园艺系主任等职务。他对台湾的农业、园艺、 花卉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调查,不过,工作刚有个眉目,他却又面临着新的抉择。
1949年的冬天,韩国政府通知居留台湾的朝鲜侨民全部撤回国。次年6月3日,柳子明一家四口从台湾基隆乘船准备经香港和内地回故乡,不料,还没到香港,朝鲜战争就爆发了。
归国的路已断,正待滞留香港的柳子明一筹莫展时,他收到了老朋友、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程星龄从长沙寄来的亲笔信和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亲笔写的邀请柳子明教授到湖大农学院任教的聘请信。柳子明以这张聘请信作为入境凭证,顺利地来到新中国,同年8月平安抵达长沙,到湖南大学农学院执教。从此,柳子明与长沙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1930年,柳子明受聘于中国立达学会创办的上海立达学园,主持该园在福建南翔柴塘地区高中部农村教育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期间与邵阳籍中国知名爱国教育家匡互生合作提出了“工学合一”、“产研合一”等教学理念,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宝山创办的山海工学团交相辉映,成为当时“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典范。
正是通过匡互生,柳子明结识了时任福建省政府秘书长的爱国进步军人程潜族弟、醴陵人程星龄,并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湖南和平解放后,程星龄担任分管文教的副省长,他深知柳子明在农学方面的成就,当他获悉柳子明被迫滞留香港后,立即去信动员柳子明来长沙任教。同时,求贤若渴的教育家李达一听有这等好事,也随程星龄的信寄去了一张聘请信。
如今,李达写的这张聘请信已作为历史文物,留在湖南大学校史档案室。其时,朝鲜战争处在炽热阶段,程星龄和李达敢于打破常规,聘请一位韩国籍人士来长沙担任教授,是需要极大的政治气魄和勇气的。不过,正是这一“破格”,成就了一段佳话和一桩历史绝唱,真可谓三个湖南人改变了柳子明的后半生。
从此,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白发老人的身影,他身穿棉布质料的中国式中山装,手上提着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笔、本、修枝剪。他从容、稳健地在葡萄架下和温室里巡视,哪个枝条该修剪了,温室里哪天该浇水,火道的温度应当控制到什么温度,他都细细地观察着,对比着,试验着,记载着,思考着……
朝阳数过他的脚步,月亮知道他的辛勤。柳子明平静地、不声不响地劳动和工作,通过栽培、对比、分析、试验,把从中国农业古籍中得到的知识,自己亲身试验得来的经验和知识,果农那儿请教、交流所得到的传统经验与知识,融会、消化、总结、整理,然后编成教材,朴实无华地传授给学生。
人大代表建议建设好柳子明故居
在近日召开的长沙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刘斌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建设好柳子明故居,打造韩国人来长沙的精品旅游线路。
刘斌代表建议,应该加快柳子明故居的保护修缮与外围建设,及时收集柳子明教授相关资料与遗物,利用故居建立柳子明纪念馆。将柳子明纪念馆纳入韩国来湖南旅游的精品线路,设立张家界—长沙金九、柳子明的韩国旅游专线,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目前韩国政府官员及友人多次访问湖南,位于长沙的金九纪念馆是韩国游客来湘旅游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同样位于长沙的柳子明故居,其保护及纪念馆的建立对于加强中韩交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建设好柳子明故居,不仅可以增加旅游资源,且故居地处湖南农业大学内,浏阳河风光带、黄兴故居旁,有利提升长沙文化品位,加之距离黄花机场十五分钟的距离,文化旅游竞争力强。
柳子明故居建于1958年,是一栋2层楼的房子,它位于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内一角,是湖南农业大学由长沙东塘搬迁至现址的第一批教授住房,也是当时条件最好的住房之一。从1950年至1985年柳子明逝世,他一直工作和生活在这里。冬日的阳光下,站在故居二楼窗前远眺,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浏阳河水。 2009年,芙蓉区已将其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1年,湖南农业大学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使其尽可能恢复原貌,同时设立了纪念柳子明先生的陈列室。
刘斌代表认为,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已经对柳子明故居进行初步维修和保护,有必要尽快通过柳子明之子湖南大学柳展辉教授,以及湖南农大部分离、退休老教授,收集相关文物,复原室内布置,同时做好室外建设规划,做好故居保护开发。
柳子明小传
柳子明(1894年-1985年),韩国民族独立运动活动家、教育家、农学家,中国国际友人。出生于韩国忠清北道,他从1919年6月来中国后,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本民族的独立事业和中国教育、农业科学事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