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小河皇碑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厚养薄葬蔚然成风
长沙晚报4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在家族成员的决议下,取消家门饭,取消道场,一切从简,望大家多多理解。”4月15日,浏阳市小河乡皇碑村段心组79岁的罗锡我老人去世,组长罗嗣文受逝者家属委托,给其亲友、族亲、邻里发去了丧事简办的信息。
皇碑村距离浏阳市区较远,村里有3000多人口,以客家人为主。按照客家风俗,家里如有老人去世,先要吃“家门饭”,也叫“帮忙定事饭”。
“除了亲戚朋友,同姓族亲、周边邻居,都要请来吃家门饭,大家商议丧事怎么办,摆上二三十桌很正常,光这项开支就上万元了。”罗嗣文介绍,有的在外地打工,还得请假回来,“以前办丧,从吃家门饭到出殡,可能得请三四天假。”
“办得太简单,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政府推行移风易俗,我们也觉得应该做些改变,毕竟老人在世时,晩辈尽孝道才是最重要的。”罗锡我的长子罗洪贻说。
对此,村民黄旭平深有同感。“我母亲上个月去世,没吃家门饭,没做道场法事,火化后就两天时间办完丧事。”黄旭平兄弟姐妹5人,此次治丧各自花费不超过1万元,而多年前其父去世时,光道场就做了三四天,各项开支达到12万元,“看似风光热闹,其实既浪费了钱,又身心劳累。”
变化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去年底发生的一件事,让皇碑村加速了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步伐。
皇碑村党总支书记杨显初介绍,去年12月,村里91岁的脱贫户黄纪炽去世,其家人原准备借钱操办丧事,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听说后,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不能让脱贫户因办丧事一夜返贫。”
“黄姓在村里有100多户,算是大家族,几位有威望的家族主事人也一起商议劝导,最后家属同意一切从简。”杨显初说,大办丧事是一种陋习,很多时候是爱面子,怕被人说不孝,“这种事由家族里的人来点破,就更有说服力。”
事情传开后,周边群众都为之点赞。今年清明节,黄姓家族举行清明追思会,就移风易俗约法三章:一是除婚丧嫁娶外其他酒席一律不办,二是“家门饭”取消,三是道场取消。
通过黄氏家族的示范带动,皇碑村“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蔚然成风。
“我们算了账,现在办一场丧事平均要节约3万元。”杨显初表示,接下来将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移风易俗相关细则写进村规民约。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小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乡风的涵养和培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接下来,该乡将通过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村民破除红白事铺张浪费、虚荣攀比、封建迷信等陈风陋俗,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形成乡村和谐、崇德尚善、婚俗节俭、文明治丧的良好社会风气。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