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吧丨学深悟透笃行,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从哪做起?日前,长沙晚报第453期“你说话吧”携手天心区“每周一学”活动,邀请部分理论专家和干部、市民代表,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现场150余位观众倾听了他们的精彩发言。

  主持人语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号角。当前,全市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我们该怎么学,又该怎么干?日前,长沙晚报第453期《你说话吧》携手天心区“每周一学”活动,邀请部分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和市民代表一道,围绕“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从哪做起?”等话题展开讨论。现场150余名听众听得津津有味,现将精彩观点整理如下。

  学

  要点1:理清制度的基本架构

  余乃忠(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我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首先必须把制度体系搞清楚。《决定》里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我的理解是根本制度就像树根,基本制度就是树干,重要制度就是树枝,一般制度就是树叶。具体来讲,根本制度就是根本性、决定性、全局性的制度,我们国家最根本的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制度、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主要包括政治协商会议、民族自治制度、基层自治制度等。重要制度就是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下面的拓展,是一种生发、派生出来的制度。比如,“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制度。除此之外,还有一般制度,比如高考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讲的终生教育制度等,这些称之为一般制度。

  周彦(天心区裕南街街道工委副书记):举例说明,全党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前有些党员不理解为什么叫主题教育,而不是主题教育活动。这次《决定》明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就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活动有时间跨度和限制,而制度则是常态化的,必须长期坚持,这就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摆到制度层面考量。

  要点2:理解必要性和必然性

  余乃忠:学习贯彻《决定》要理解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国家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我们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怎样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怎么处于不败之地?有必要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固定下来、稳定下来、定型下来,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必要性的背景。必然性则体现在对党历来制度的继承。我们很多制度是一步一步一脉相承下来的。我们讲理论创新到哪里,首先是历史发展到哪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要更新到哪里,紧密相连。

  要点3:解答了“三问”

  杨晶璆(天心区委党校干部):我认为学习《决定》,解答了“三问”。第一问,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是一回事吗?不是!《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以前我们用“政府管理”这个概念,后来用“社会管理”,再到后来用“社会治理创新”,这次又提出了国家治理,说明治理水平和认识在逐步提升。第二问,我们强调要多元参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各主体间关系如何?《决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的理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此为前提强调多元治理,强调将多种力量引入国家治理中。第三,《决定》很好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民主相较于西方民主的制度优越性。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科学、足够现代化的体制。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不是西化,相反更加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自己的治理基因。

  要点4:做好三个“学”

  刘秉玺(坡子街街道工委副书记):作为基层干部,我认为学习《决定》要做好三个“学”:第一,学上级精神,《决定》为我们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指出了具体路径,省委和市委还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做了具体部署,我们要结合基层实际,领会这一系列政策精神和重大部署;第二,学先进经验,比如《决定》提到了枫桥经验,我们要学习对标先进地区、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完善,切合本地实际,做好结合和创新;第三,要学提升能力,基层作为执行终端,面对机遇和挑战,你能不能互相配合把工作推进下去,提升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更好地让四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悟

  思考1:理论的变与不变

  余乃忠: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领悟制度变与不变的关系。四中全会强调制度要定型、成熟,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各种制度固定下来,但并不意味着就此一成不变了。制度既要稳定、定型,也要随着实践新要求进行不断丰富与创新。

  张录平(湖南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领悟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要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来进行制度梳理。要梳理哪些制度是符合《决定》精神的,哪些随着形势变化已经失去了已有功能,要把这部分找出来加以改进或者剔除掉。

  思考2:主战场在基层

  李元敏(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特约研究员):通过学习《决定》,我认为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主战场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体系完善了,治理能力提高了,宏观治理就好办多了。现在基层经常讲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认为只强调群众的物质利益还不够,还要加强对群众精神生活和需求的引导。要通过学习型城区建设,夯实党建土壤。

  张录平:我的理解是,以前的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一是用来解放人的,解放我们的创造力,发挥人民的积极性。邓小平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通过制度化治理,可以减少管理成本。二是用来凝聚人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政治主张、愿望远景、实践创新通过制度化渠道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体现党的性质与宗旨、把民众分散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来。我们要树立一种先进的制度理念,让好人放心大胆地做好事。

  思考3:在宣传上创新

  胡建红(长沙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特邀专家):作为媒体人,我反复研读《决定》后有三点感受。第一,保持定力。《决定》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根本制度”中提出来,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意识形态工作者保持政治定力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壮大实力。《决定》指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既管了方向,又管了办法。尤其是创新管理更是媒体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第三,提升能力。我认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全媒体时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只是媒体的事,而且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决定》首次把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一个重大创新。

  用

  观点1:在为群众纾难解困中抓落实

  朱远红(天心区委副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想结合困难群众帮扶,谈几点认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天心区作为省会长沙中心城区,为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针对困难群体帮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城乡,创新机制,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标本兼治、长期长效”的特色帮扶路子。一是摸清底数全覆盖。打破地域和行业的界限,不区分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不区分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精准识别出需要帮扶对象,分门别类采取急难临时救助、医疗、就业、住房、基本生活保障等方式进行帮扶,力争一个也不遗漏。二是党建引领工作实。深入实施“400个科级干部跟进化解400个民生问题”活动,化粪池改造、陈年垃圾清运、垃圾站改建、文体设施添置等一大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三是社会共建扬风尚。开展了龙山赠书、通道建校、贫困妇女送“湘女关爱保”、留守儿童“暖冬行动”等活动,以小善积厚德,以小爱显真情,让远亲不再远,让近邻更加亲,帮助困难群众拨亮生活之灯、照亮前行之路。四是打通渠道求善治。困难群众脱贫不仅是民生事业,也是重要的治理课题。天心区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把法治的刚性和帮扶的柔性结合,斩断一些乱象背后的穷根,为根本上源头上解决社会治理难题进行了实践。

  观点2:细化到基层治理

  邹长德(宝塔山社区居民):作为居民代表,我认为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结合长沙实际,就是要抓两件事。第一,继续抓好湘江治理,让母亲河的水质和生态越来越好;第二,严格执法和人性化管理上找到平衡点,既能让城市更加整洁,又能保留一些烟火气。

  郑启军(天心区政府办副主任):我认为,基层治理能力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就要选好带头人。其次要畅通群众参与的渠道,枫桥经验就是矛盾不出乡镇街道,不出社区,全部融入基层,怎么融?我认为关键一条就是发挥群众的力量。第三,赋能、赋权。哪些事基层可以管、应该办,哪些事不能一味压到基层要搞清楚。第四,发挥法治的力量,最可靠的是法治,比如招商引资,企业看重稳定的营商环境,就需要法治来保障。

  刘秉玺: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关键在基层。具体来讲,一是扩展体制机制的深度,解决基层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条块分割协作不够,职权职责不相匹配等等,在深化内生动力上发力,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二是深化日常管理的精度,要避免打突击战,把日常管理融入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因时因地因人提供精准的服务。三是彰显民生服务的温度。说到底,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否提升、是否见效,要老百姓来评判和打分,所以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做起,彰显城市治理的温度。

  周彦:治理体系怎么落地,我觉得第一要把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实施就是一个范例。第二,小网格与大数据相结合,让网格管理搭上大数据的顺风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第三,减负与赋权相结合,在减负的同时对我们的属地管理进行再造,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赋予基层应有的职权,提高基层治理的实效。

  观点3:提升应急管理、舆论引导能力

  郑启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提高应急管理能力。遇到突发状况,要及时响应、妥善处置。

  胡建红: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第一,提高政治识别能力。这是基础能力,《决定》指出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如果自身认识不清,区分不到位,舆论引导就无从谈起。对那些以颜值代替价值、以流量代替质量、以绯闻代替新闻的现象,要坚决反对。第二,提高舆情处置能力。舆论引导首先是方向的引导,其次才是方法的问题。怎么处置舆情,领导干部要有一定的媒体素养,要对各方面情况有充分的考量。第三,提高运用媒体能力。领导干部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我认为应该记住这三句话: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发生舆情时,怎么应对,我认为有三个准则: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焦点关切,选择发布方式。

  观点4:献计献策,发挥主观能动性

  余乃忠:作为理论研究者,学习贯彻《决定》就要结合长沙实际来做研究。制定制度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还要遵守制度、发展制度。这需要大家贡献智慧。长沙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利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和平台,推出契合长沙实际需求的具体制度?都需要大家来群策群力。

  吕金达(黄兴南路居民):为人民服务要执政为民,政策和方针必须有的放矢。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送到人民的心里,这样才能实现“中国之治”。

  周彦:长沙连续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营商环境在全国做典型发言、有机棚改、“一圈两场三道”等足够说明长沙的基层治理已经迈出比较坚实的步伐,在下一步的“中国之治”中怎么展示长沙力量,我觉得应该把握历史方位,抓好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探索治理模式,为“中国之治”贡献更加强劲的长沙力量。

  总策划:胡建红 李辞

  总主持:袁云才

  本期现场主持:袁云才

  文字整理:庹新岗

  摄影:余劭劼


【作者:】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理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