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港迈入“千万吨级”
长沙晚报1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洪琳)航运业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货运量屡创新高的长沙新港,是长沙强劲发展的缩影。17日,记者从长沙新港获悉,2020年长沙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15万吨,同比增长16%,长沙新港迈入“千万吨级”港口行列,成为第一个千万吨级的中部内河港区。
固本 结构优化运量创新高
在长沙新港码头,不断有货物进出,一片繁忙景象。
疫情下,国内经济快速企稳回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沙作为复工复产的“优等生”,在变局之中抢占了发展先机,为航运物流逆势上涨提供了保障。
“货种结构的优化,使我们不需要依靠单一货种,货种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整体创下了新高。” 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辛华说,受全球疫情影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所下滑,但港口件杂散货吞吐量涨势喜人,同比增长31%。其中2020年10月单月件杂散货吞吐量超100万吨,创下建港单月吞吐量历史新高,相当于2012年港口一年的件杂散货吞吐量。在2020年11月上旬,港口吞吐量便完成1000万吨,正式提前迈入了千万吨级港口。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国汽车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长沙在产业上的主动破局、企业在运输方式上的转型、港口在业务上的积极对接,给港口吞吐量带来了增量。
2020年11月,长沙新港与上汽大众达成合作意向,上汽大众从11月起增加水运汽车量,预计每月从长沙新港滚装码头吞吐约5000台整车。
“2020全年汽车滚装码头完成吞吐量超过3万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辛华说,自2019年长沙新港滚装码头运行以来,港口发挥湖南首个汽车滚装码头的物流优势,积极对接各大汽车主机厂和物流企业,大众、比亚迪等一批企业切换至水路运输,港口滚装业务不断开拓。
求变 “港口+商贸”做亿元生意
巩固主业,开拓副业,长沙新港的发展处处体现着“变”字。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期间长沙新港港口及附近锚地停泊了70余艘船舶,大量货物待卸,其中钢材库存量创建港以来历史新高,达17万吨。
2月6日复工以后,由于需求下降,长沙新港仍有大量钢材堆在港口。进入3月,长沙复工复产提速,钢材需求量大增。长沙新港顺势从4月启动钢材销售业务。
“我们既是货物装卸员,又是库存管理员,还是销售业务员。”辛华说,“港口+商贸”的升级,告别了港口装卸单一、不经商的传统历史,既为钢材企业找到了销路,也满足了长沙项目建设对钢材的需求,还进一步降低了物流、销售等成本。
启动钢材销售业务以来,长沙新港港口的传统堆场变成了“商场”,钢铁商户根本不需要亲自来港口,只需通过网络便可完成交易,而港口则利用物流与商贸合一的运作模式,实现供、销、港口融为一体。2020年,长沙新港共销售钢材金额超过1亿元,这种新型模式给港口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了港口服务项目,使港口的功能和作用向物流链两端延伸。
在多式联运发展方面,长沙新港逐步走向成熟。利用水路港、铁路港、公路港三港齐聚的区位优势,长沙新港2020年共完成铁水联运超30万吨,辐射范围从省内扩大到周边省份。
开新 由量转质提升产业支撑
“十四五”时期,长沙将以更强的省会担当,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领头雁。
作为长沙重要的物流口岸,一幅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蓝图已在长沙新港铺开。
坚持绿色发展,在治污减排和补齐短板上狠下功夫,于2020年底投入千万元对码头所有环保设施设备进行提质改造升级,新建雨污水收集、雨污水处理、水循环、堆场喷淋等设施设备,加强港口各环节动态监管。
加强产业服务,加大与长沙工程机械、汽车等优势产业的运输对接,比如与中国铁建合作,对中国铁建的盾构机械进行水路运输,运输的最重的一件盾构机重达240吨,帮企业进一步节省运输成本。
抢抓“新基建”机遇,与中国移动合作,在港区内建设多个5G基站,深化5G港口场景应用,为港口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基础。
拓展承载能力,稳步推进港口三期工程建设及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港口运输能力,实现铁路、水路运输的货物在长沙新港无缝中转,打通长沙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辛华告诉记者,未来长沙新港将建设适应长沙产业发展的新型物流通道,推动港口运输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