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丨放下碗筷奔赴手术室
2020年12月5日 周六 晴 弗里敦
唐勇 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今天是我和周毅轮值。对于我们而言,周末不是休假,工作依然要继续。
我先接诊了疟疾病人,他这次是来复诊。患者精神不错,体温也正常,只是仍有腹泻和纳差、乏力,于是我们便继续予以抗疟治疗、同时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处理。见到患者恢复如此之快,我们都感到很高兴,这恐怕是医者最快乐的时刻。另外几个病人相对简单,上午的工作完成,已到午餐时间,我们收拾整理后便赶回驻地。
在前往食堂就餐的路上,我忽然听到驻地门口“Doctor,help! Help!”的呼救声,便赶紧前去察看。原来一位同胞不幸遭遇抢劫,在与匪徒搏斗过程中,被咬伤左耳、血流不止。这位同胞叫小罗,虽然年仅18岁,他和自己的父亲在塞从事木材经营已近2年。他左耳的创面不小,伤口长而深,软骨已完全离断,如不尽快处理,这只耳朵恐怕就保不住了。小伙子表现出和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乐观,我将病情详细告知了小罗,交代了尽快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患者同意马上手术。
事不宜迟,我和周毅都顾不上吃午餐了,梁银华老师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齐齐奔赴手术室。这里手术室的简陋我之前就有领教过,疫情来袭更是雪上加霜,幸亏梁老师经验丰富,因陋就简、竟也给我们凑齐了手术必需的器械。我们先小心地清洗、消毒伤口,然后妥善止血及处理创面,再细致地缝合包扎后,患者左耳恢复如初。术后,我们又跟他详细交待了注意的事项,并一再叮嘱他出门在外注意安全。小罗带着腼腆的微笑谢别。
来塞拉利昂3个月了,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逆境让我们的家国情怀愈加浓烈。离开祖国和家人,每每见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我们都倍感亲切。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让我们心怀赤忱、守望相助,也让我们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道路上充满信心与自豪。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 整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