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糍粑心肠(有声)

  故乡有个说法,说某人心地特别善良,是糍粑心肠。

  糍粑是我们乡下过年时用糯米加工的一种粑粑,十分好吃,是乡下孩子们的最爱。

  曾听到老奶奶常常对人说感谢的话,“谢谢您,真是糍粑心肠啊!”为什么称良心好的人是糍粑心肠呢?小时候,我百思不得其解。问奶奶,奶奶的回答很简略,就是心肠好啊!心肠好与糍粑有什么关系呢?我更加迷糊。直到长大后,才慢慢揣摩明白过来。

  参加过乡下打糍粑的人都知道,打糍粑先要将糯米泡水,在甑子里蒸得很熟。然后将热的糯米饭放进粑槽里,用粑锤去打,直到打成糍粑。那糍粑一出粑槽,是很烫手的。出粑粑的人要双手涂满黄蜡,才能去接触,以免黏在手上,烫得发痛。刚出槽的粑粑,孩子们也是不能吃的,不然会烫伤口腔。

  乡下有那么个别恶人,见到狗在旁边窜来窜去,就使坏,用手扯一坨热糍粑甩给狗吃。那狗高兴,使劲一咬,当即“嗷嗷嗷”地跑走了,直到很久,还会发出痛苦的呻吟。为什么呢?因为那糍粑是很热的,黏在牙齿上,甩也甩不掉,就像人们喝一口太烫的开水,嘴里烫起泡来,其惨状是可想而知的。

  但用糍粑的热度来形容人的热心肠,倒是很贴切的。

  糯米打成糍粑后,是特别柔软的,吃起来特别好吃。没牙齿的老人,也能慢慢地吃上一两块。乡下人形容吃到好的东西,就说像吃热糍粑一样。用糍粑来形容人的心肠好,就是柔软,有同情心,见到人受苦受难,总要出手相助,往往会触及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好生感动。这一点,与铁石心肠是正好相反的。有些人心肠硬,像铁石,见人受难,视若无睹,甚至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这是反面的典型。

  最后是黏性。糍粑是通过糯米加工的,自然有糯性,有黏性。用它表示心肠好,就是为人处世,贴心贴己,有亲和力,肯帮忙。

  总的来说,糍粑心肠就是一副热心肠,也可以说是热血心肠,就是那种对同志对朋友掏心掏肺竭尽所能的热心肠。

  故乡还有一句俗语,说某人心肠不好,是良心被狗吃了,或被狗背走了。狗背着良心,那就是“狼”心,狼子野心,就是最坏的心肠了,这也可见中国文字的奇妙,真是入木三分。

  生活是个万花筒,有时候阳光普照,有时候阴天多云,有时候狂风暴雨,有时候冰天雪地。人们的生存际遇也不一样,“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大多有困窘受难的时候,这就需要热心肠,要多一些糍粑心肠的人,去救苦救难,去雪中送炭,去助人为乐,去锦上添花。

  有一首歌唱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

  又到了春节打糍粑的时节,让我想起了糍粑,想起了糍粑心肠,愿我们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糍粑心肠!

【作者:范诚】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