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不尽的英雄血——电影《八佰》观后感

  ■乔宗玉

  淞沪会战国军将领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的英雄事迹,早已青史留名,家喻户晓。

  1938年,电影《八百壮士》上映,拉开国防电影序幕,鼓舞当时民众抗日热情。1975年,中国台湾拍摄电影《八百壮士》,讴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获得多项国际大奖。2020年8月,举国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由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上映,激烈血腥的战争场面,那些无意卷入战局却逐渐觉醒的小人物们,以及原本隔岸观火却最终与八百壮士同仇敌忾的老百姓们……无一不在告诉观众,不论你自己愿意与否,你无法脱离大时代的背景,我们每一个人都被历史裹挟!同时,一味卑躬屈膝的和谈,换不回他国的尊重,只有以牙还牙,血债血偿,侵略者才会知进退!

  《八佰》的节奏很快,几乎单刀直入,几个游兵散勇被抓回国军,浑浑噩噩中跟随谢晋元团长的部队进入四行仓库,开始了与日军长达三个月的战斗。电影用群像式手法,从几个乡下来的小人物视线,铺陈开故事,而最后又落在谢晋元团长身上,由这位英雄的一言一行,带动士兵、民众的抗日情怀,从而推动全片高潮。

  黄志忠扮演的老葫芦,油滑无比,脱离部队,混入难民中,逃进租界,却不料他依旧被日军俘虏,作为人质,遭凌迟之刑。临死前,他不忘高喊,要端午照顾好他侄子小湖北。他的死,推动端午、羊拐们的第一次觉醒!然而,日军的残忍,远超出中国平民百姓的想象,在突袭失败后,日军不顾仓库内有自己的士兵,投放芥子毒气弹,妄图逼降中国军人。毒气散尽后,国军长官要端午、羊拐们枪毙日本战俘,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杀生,能不能杀生,最终都扳动了机枪扳机。

  全片第一次小高潮,由郑恺扮演的陈树生推起。几个镜头飞快地闪过,我几乎都没有认出平时扮演时尚都市青年的郑恺那张白净的脸,只见陈树生满面尘土,带着士兵的倔强与血性,绑着炸药包,纵身跳下,与外面背着钢板妄图炸毁仓库墙体的日军同归于尽。他给家人的血书上,写着:“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接着,一个又一个士兵绑上炸药,排队纵身跃下……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视线,中国军人就是这样,以血肉之躯抵御外寇的侵袭,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看到此情此景,我也深深感叹:“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女童子军杨慧敏冒险渡江送国旗,谢晋元为首的将士们明明知道升国旗会引来日军报复性袭击,但他们依旧坚持,因为国旗代表了信仰、信念。欧豪扮演的端午眼见着升旗的士兵们纷纷倒下,本来怕死的他勇敢地冲上去,朝日军飞机开枪,逼退飞行员,护住国旗,自己却深受重伤。临终前,端午幻想自己成了《长坂坡》“七进七出”为国而战的赵子龙,那就是英雄!端午之死,让全片形成第二次小高潮,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青年农民,在战争中,渐渐被自己的袍泽感染,渐渐懂得家国之义,为国捐躯,成为不朽的军魂。

  影片的最后,谢晋元团长与特派员谈话后,决定按照上峰的部署,从四行仓库撤军。即便等同于举械投降,日军对这支孤军依旧野蛮杀戮。老兵油子羊拐、瓜怂、老铁留下来垫后,小湖北也要求自己垫后,为战友撤离争取时间。垃圾桥上,日军疯狂扫射,谢晋元团长带着大家向租界冲,“不要恋战”“不要回头”,悲壮的声音,多次响彻银幕,这就是无路可退的孤军,一支被国际政治戏耍的孤军!由此,我们也认识到,旧中国政府的无能无德,丧权辱国。

  看完《八佰》,我更感受到,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过硬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让列强再也不敢进入我国境内半步,是多么伟大!今天祖国的和平、繁荣,也恰恰是八百壮士当年所期待的,他们的血没有白流!

【作者:乔宗玉】 【编辑:黄能】
关键词:影评 八佰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