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专栏 | 柳宗元的长沙情
在唐代流寓湖南的众多诗人中,柳宗元令人难以忘怀。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谪湖南长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时期,同时也是他在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最成熟、最光辉的时期。他在永州所作《江雪》《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为人熟知,而在长沙所作《潭州东池戴氏堂记》《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等,同样遗泽深远。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永贞革新失败后,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一路颠簸,到第二年,即元和元年(806年),才进入湖南潭州州城长沙。长沙没有嫌弃这位贬谪之人,被长沙名士戴简延至名为“东池”的府上。
东池为一水光潋滟、山岛耸峙的大型园林,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杨凭所建。杨凭系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名气很大,与其弟杨凝、杨凌于大历间相继中进士第,时号“三杨”。东池是半环形人工湖,环周九里,位于今天心阁下古稻田、都正街一带。杨凭刺潭3年,离任时将东池授予“宾客之选者”戴简。戴简博学多才,因而成为杨凭的至交。戴得东池后,在南岸半岛上筑堂而居,“以云物为朋,据幽发粹,日与之娱”。
柳宗元在东池,与戴氏相见甚欢,又览如此美景,宠辱皆忘,宴请之间,挥毫写下《潭州东池戴氏堂记》。该记描写了东池的园林之胜:“东池丘陵林麓距其涯,坘岛渚洲交其中。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但文尾仍显露出他不忘政治的本性,对杨凭、对戴简都来了一番夸奖:“君子谓弘农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之。”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借描写山水景物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如《江雪》,诗人只用了20个字,就把人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和“雪”这两个本质不同的形象联系到一起,给人以空蒙、遥远的感觉。“寒”固然是天气之寒,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之寒。
柳宗元在永州居于今零陵区南部潇水西岸的一条小街,后人称之为柳子街。柳宗元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八篇游记寄情永州山水,言简意赅,画面奇丽,各自贯通,脍炙人口。今柳子街连同柳子庙及周边愚溪、西山、钴鉧潭、西小丘等景点构成的街区为湖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元和十年(815年)一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二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并没有受到重用,三月又被改贬为柳州刺史。三月底,柳宗元从长安赴柳州,再次路过长沙,在位于长沙今南湖港的驿楼停留时,勾起了无限的悲伤,作《长沙驿前南楼感旧》:“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柳宗元十三岁时曾随其父到过长沙驿,并在驿前南楼与德公相见;三十年后再度过此,故地重游,却不见故人,顿时潸然泪下。大约三十年前,柳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柳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三十年后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生死无常,悲人亦在悲己。“存亡三十秋”,蕴藏着无限的伤感。既有世路的艰险,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数行泪”是哭德公,也是哭自己。一个“独”字,在感叹革新之失败、身世之寂寥,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
柳宗元在柳州当了4年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实行大赦,敕召柳宗元回京。然而柳宗元已重病缠身,于十一月初八在柳州病逝,年仅47岁。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