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里长满故事——评花鼓戏《胡子将军》的道具

相链区块链

  杨英

  受浏阳市文联邀请,既作为作家代表,又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在浏阳市欧阳予倩剧院,现场观看浏阳永红艺术团排演的浏阳地方原创戏剧《胡子将军》。

  胡子将军王震回乡,开场道具给人印象深刻,它具有时代烙印,有温度、有生命力:“大围山红杜鹃”布景、接待女工作人员挎的“拼缝布包”、男工作人员胸前“口哨”、“少先队号鼓欢迎队”、王震将军一身“普通卡其蓝衣裤”,警卫员肩挂“水壶”……

  道具,既要符合人物形象特点,又要服务剧情需要,还要以少成本,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实不容易。道具简约生动的背后,实际上靠长期经验积累和热爱这个行当的慧眼精挑细选,反复斟酌打磨。这样的道具选择,能唤起和激发观众的深深共鸣,烘托了将军回乡背景,提升了舞台效果。

  一床普通的“新被子”,哪家哪户没有?警卫员要带新被子,却被王震将军批评:“乡亲们会笑死去”。在全剧第一场埋下伏笔,是贯穿全剧的情感道具。

  乡亲们衣着全是粗布衣,选用浏阳夏布这个有地方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具出现,独具匠心。这是真实的乡土打扮,让人物群像淳朴自然,生动饱满。王震将军同样是布衣装束,没有任何特殊化,传达出将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

  “欢迎彩门”道具立与拆的运用,印象深刻。“立”代表乡亲对将军回乡的热烈欢迎之情,“拆”代表将军体恤乡亲苦,念念不忘的是回乡不劳民伤财。身为党的领导干部,王震将军考虑的是不带坏风气,不被老百姓戳脊梁骨。拆掉“欢迎彩门楼”,衬托出将军严于律己,轻装简从的形象。

  将军回乡,不是游山玩水、走亲访戚,是回乡还愿。他先走访慰问烈士家属赵奶奶,坐的是“火椅子”道具,他礼让大娘坐铺沿上头,话家常。又一起坐在“木头床”这道具上,回忆牺牲的战友赵黑皮。“新棉被”道具又一次登场,成为感情纽带。王震将军自己掏钱买下新棉被,将它送给赵奶奶,尊她为自己的亲娘,让悲伤的赵大娘倍感安慰。

  王震将军与亲弟一起用“竹竿”放鸭,脚穿“黑布鞋”,亲弟手中“蒲扇”、“赤脚”……这些极易忽视的道具,全方位体现出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质朴,凸显将军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情操。

  困难时期,将军带领乡亲们在纪念烈士的山上植树,栽下深深的怀念和家国情怀。“板栗树”的选择;他与父老乡亲坐在“石雕”上促膝谈心;“锄头”“铁锹”的上场。睹物思人,物人两忘,南泥湾精神依然在,道具烘托出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革命的精气神,思考家国情怀复兴路上的根与魂……

  箩筐、扁担、饭篮、饭木桶……一系列道具来源于生活、挖掘在细处、展现在深处,烘托出将军与父老乡亲板栗林中记乡愁,话沧桑真实感人,丝丝入扣,喂养着我们的精神。

  剧中“竹竿上挂着煤油灯”象征信仰之灯,“白色洗脸巾”“一条板凳”,象征革命爱情坚贞不屈,方向目标一致,素心如雪纯洁。正是道具的小、细、实,将远大和永恒的革命爱情主题演得接地气,通人心。

  烈士碑、大娘手中的拐杖、蓝花布竹篮、将军身着正装瞻仰悼念烈士等道具,展现岁月的凝重和沧桑。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出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大刀、长枪、军号等道具衬托出将军回乡其实是还愿,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剧情在步步推向高潮,在甜美的“南泥湾”乐曲中,忆苦思甜,喷发和揭示出剧情主旨:心存感恩对乡亲,不懂感恩是忘本。

  此剧日常生活道具的充分运用,与花血本布景、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力,截然不同。全剧道具无一处奢华,不铺张浪费,所谓大道至简,真实朴素。南宋诗人姜夔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大俗即大雅,戏剧道具化繁为简,就地取材,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杨英】 【编辑:黄能】
关键词:花鼓戏 胡子将军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