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我和我的家乡》:日暮乡关何处是
■乔宗玉
与去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一样,今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也采用了小品拼盘式结构方式。不同的导演,以不同的故事,展现同一主题。这种结构方式,有点像金庸笔下的华山论剑,导演尽其所长,进行艺术上的比拼:如何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如何组构巧妙的剧情,如何在影像画面、镜头剪辑上独树一帜……各展才华。
《我和我的家乡》由《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五个故事组成,囊括了葛优、黄渤等一干大腕演员,而导演宁浩、陈思成、徐峥等也是当今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可谓阵容强大。
《北京好人》反映了农村医保政策,《回乡之路》体现大西北防沙治林,《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神笔马亮》则展现美丽乡村新气象。五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后一课》和《神笔马亮》。如果让我选择,从五个故事里选一个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主演,我会选《最后一课》及其导演徐峥、主演范伟;如果选一个最佳喜剧,我会选《神笔马亮》。
《最后一课》讲述了在瑞士跟儿子一家生活的范老师(范伟饰)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不由自主地开始拼接1992年自己在千岛湖支教的记忆。为了缓解父亲的病,儿子带着范老师回到千岛湖。师恩难忘,范老师昔日的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像造景一般重新布置出一个30年前的教室,他们的孩子则扮演着童年时的他们。最后一课,范老师问大家,“十年后,你们希望家乡变成什么样子……”
漏雨的教室,穿着新皮鞋的学生假装穷困孩子,有一大包彩笔的孩子假装自己没有颜料……谎言终究穿帮,范老师的记忆开始恍惚,当他见到30年前学生用泥巴画的房子高高耸立眼前,遇到那个画下房子、长大后成为建筑师的学生,他才恍然大悟。而当年的范老师,为了给这个学生找颜料,冒雨奔跑,差点掉进河沟……浓浓的师生情,三十年沧海桑田,足以让每个人感受到,只有读书,寒门子弟方有可能改变命运;只有依靠知识的力量,大家才可能为家乡做出贡献。
《最后一课》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场景调度流畅,镜头衔接天衣无缝,体现出导演追求真实感的艺术功力。话剧演员出身的徐峥,对于场景的把控,可能较之其他导演,有先天的优势。我看的时候,不禁思考机位的设置,从室外进入室内,然后空中旋转,又转为平视角度下的室外,感觉摄影机在穿墙而过……总之,在场景、镜头设计的时候,看得出来,徐峥导演做了非常仔细的案头工作,“一镜到底”,华丽漂亮。
《神笔马亮》的主创团队为以喜剧为特色的“开心麻花”剧社,它讲述西虹市文化馆画家马亮(沈腾饰)瞒着妻子秋霞(马丽饰),假装去俄罗斯留学,实际去东北乡村扶贫的故事。一开始,秋霞冲到文化馆,对马亮领导说,马亮只会画画,他去扶贫能干什么?这确实是艺术类人才扶贫的一大疑虑。
当所有人以为秋霞大战领导获胜时,马亮已经成为某村第一书记了。对我而言,真正的感动还不在于马亮为村民做的好人好事,而是他留在农舍墙壁上的那些画。画的艺术技法谈不上多高,但生活气息浓郁,充满一种朴素的田园情怀。当现实中,与画里场景一样的画面出现,一个少年牵着几只羊前行,既吃力又有些童趣,我不免感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人民才是艺术家的创作源泉啊!马亮创作的稻田画,成为村子旅游的一大特色,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扶贫呢?
片尾,郭兰英所唱的《我的祖国》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日暮乡关何处是?不论离家多远,我们终不会忘了家乡,而能够为家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是我们应该给予家乡的反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