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1917》:战争,不只硝烟
■施崇伟
抗疫期间的新片《1917》,近日搜出重看。它又把我拉回到20世纪初那场浩劫。
萨姆·门德斯编剧并导演的《1917》,故事非常简单:一战时期的法国战场,两个英国兵要在24小时之内穿过德国人占领的阵地 ,给友军传达一项停止进攻的命令。这封情报能拯救1600名英国士兵的性命,包括送信士兵的哥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为历史罕见,3500万生命在战争中消陨。历时5个月的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对战德军,双方伤亡共130万人。电影中铁丝网、污浊的水潭和尸体满布坑洞,即是索姆河战役后的景象。在索姆河战役进行时,德国陆军元帅兴登堡决定建造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即“兴登堡防线”——在撤退过程中将所有可用的物资,包括道路、桥梁及村庄都进行摧毁。《1917》的背景就放置在那场血腥战争的“兴登堡防线”中, 德军想布下圈套,采用防守策略,消耗敌方资源,再进行袭击。所以,那封情报很重要,不仅要挽救千百人的生命,还决定了整个大战的走向。
我只是个电影爱好者,没有水平像其他技术控观众专业地评价电影的技术性。但《1917》的成功,确实是“长镜头”技术的胜利 。在影片的两个小时中,焦点都围绕着这两位主角,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呼吸、恐惧和希望,都被尽数收入了镜头中。他们的恐惧变成了观众的恐惧,他们的绝望变成了观众的绝望,他们的英勇变成了观众的英勇。
我喜欢《1917》,不是因为它浩大的历史背景,不是它尖端的技术难度,不是影片里炮火连天的悲壮场景,而是电影呈现出了这样的战场与故事:春天的田野,水边的樱花,焦土上的辉煌火光和士兵在林中的歌声……明明是场残酷的战争,心底涌现的却是最具人情味的暖意。
影片的镜头从草地上的一棵树下开始,电影结尾也是草地上的大树。史考菲在枪林弹雨中逃命,偶遇了断壁残垣中幸存的女人和婴儿,他留下自己所有的食物,也留下了生的希望;他在令人窒息的废墟中奔跑,背景里映衬出美丽的光影,还有高高耸立在夜空中的十字架;他在波涛汹涌的河流中起死回生睁开眼睛时,身边满是飘落的洁白樱花瓣,宛如进入梦境;他惊恐踉跄地爬过浮尸爬到岸边崩溃大哭之时,耳边传来婉转悠扬的歌谣,那是丛林中小憩的英军围坐在一起轻声舒展歌喉;还有他熟稔捋下牺牲战友的戒指和项链的那个动作……这些感人的细节,让我一次次为之动容。
影片不仅以一镜到底的手法展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也通过男主角这一路的苦难带领我们去寻找救赎和希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