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教我算术的马老师
■刘范弟
那天,我到了溆浦县城。与周枝华、王雪英等几位小学同学去看望马绍侯老师。我已整整五十四年未见过他了。
他正好散步回来,隔老远就叫着周枝华。大家迎上去与他握手,我最后一个过去握住了他的手。马老师有些茫然,他没认出我来。我仔细地打量着老师,他的脸型、眉眼和神气,还有着当年的影子,虽已81岁,满头银丝,脸上却没多少皱纹,看来非常健康。我有点激动:“马老师,你认不出我了吗?我是你的学生刘范弟啊!”路灯下,马老师眼里闪过一线亮光,握手的力度突然加大,声音很大地说:“哦!刘范弟,记得,记得!那年考初中,全县五个算术满分的考生,你是其中一个啊!”停了下,他又说:“当年附中的周文杰老师阅卷回来告诉我,你的学生刘范弟考了满分,是全县两千多考生中五个满分之一。我真是高兴啊!”
马老师是我们的算术老师。那时他刚从黔阳师范毕业没几年,单身一人在江东完小。他的算术课上得好,正比例、反比例、梯形、圆、圆柱、圆锥……他讲得非常清楚。一般老师讲圆面积的公式“半径平方乘π”,仅告诉学生背下这个公式即可,但马老师不一样,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给我们讲这个公式的细节。
马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呢?”马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再通过圆心将这个圆不断地进行等分,直到32、64、128等分,“在想象中,还可以无限地把它等分下去。”他说。接着,他又将每一等分,上下颠倒地排列在黑板上,最后形成了一个长方形。“同学们可以看出,这个长方形的宽正是那个圆的半径,长则是那圆周长的二分之一。那么,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宽相乘就是那个圆形的面积了。”马老师顿了顿,又说:“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求出圆的面积,只需把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的一半相乘就可以了。”见同学们点头赞同,马老师继续说了下去:“大家已经知道,圆的直径乘π等于圆的周长,那么圆的周长的一半怎么求呢?对的,只需将半径乘π就可以了。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列出求圆面积的公式了。这个公式就是:半径×半径×π,简化一下就是:半径的平方乘π。”这样的讲课,把死板枯燥的公式记忆变成了具体明确、步步深入的思维过程,让我印象深刻,再也不会忘记。
马老师对学生是和蔼平等的。从未见他批评责骂过哪个同学,即使对最不开窍的同学,他也总是耐心地加以指导教诲,从没有一点不耐烦的神色;当面向他提出问题或质疑,他不仅不会不高兴,还会非常欣赏鼓励,因而在马老师的课堂上,从来都是气氛轻松的。一次上课,讲的是正比例、反比例问题。一道例题,马老师是按反比例讲的,我想了半天,总觉得这应是一道正比例题。我举手提出了我的疑问,马老师想了一会,承认我说的是对的。他很高兴,当场将我大大地夸赞了一通,并对同学们说,学习就是要像刘范弟一样,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对老师所说的提出疑问。
1965年7月22日,是溆浦县初中招生统考的日子。下午考算术,一个多小时,我就完了卷,走出考场,看到马老师正在考场外等着我们。他见我第一个出来了,就向我跑了过来,大声地喊着我:“刘范弟,你怎么就出来了?答完后你仔细检查了吗?”我说:“马老师,我仔细检查了,确定全都没错才出考场的。”马老师放了心,然后仔细地问我考了些什么题,又一道道题地问我是怎么答的,答案怎样,我向马老师讲了答题的过程和结果。马老师满意地笑了,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题目有点难度,你答得很好。如果不扣卷面分,你应该可以得一百分。你考上初中应该不成问题!”
因种种原因,我没有上成初中,只好去当了篾匠学徒。过了十三年,1978年7月,我又走进了考场,这回是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的统一招生考试。没想到十多年前马老师教我的算术,在高考中起了大作用,就凭着他教给我的求解圆面积、圆柱体体积的知识,高考数学中我没吃鸭蛋,做出了唯一的一道4分题;如果没有马老师的那节课,我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这4分的,我很可能因数学零分而与大学失之交臂。说马老师是我能考上大学的贵人,一点也不过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