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专栏 | 张祁、张孝祥父子的潇湘情

相链区块链

  北宋晚期诗人张祁存诗不多,但一首五言律诗《游岳麓》(一作《渡湘江》)却广为流传,诗云:

  春过潇湘渡,真观八景图。云藏岳麓寺,江入洞庭湖。晴日花争发,丰年酒易沽。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

  清乾隆《长沙府志》和当代《湖南通史》《唐宋人寓湘诗文集》等史志书中都录了此诗。该诗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潭州州城长沙春日的山川之丽,名胜之华,人户之繁,商业之盛。诗人从长沙驿步门(大西门)外渡湘江去游岳麓山。他把这处渡口叫做潇湘渡,大概是因为渡口旁有座潇湘八景台的缘故。张祁早就听说八景台上摩画着著名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这次登上八景台,真正观赏到了八景图,兴奋不已。张祁写岳麓山只用了“云藏岳麓寺,江入洞庭湖”十个字。晚清诗人黄道让写岳麓山的名句“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很可能就是受了这十个字的启发,迸发出来的灵感。春日放晴,百花争艳,到处是卖酒的小店。诚如南宋范成大《泊湘江鱼口滩》所云“趁客卖鱼双桨急,沿江沽酒小旗寒”。长沙十万户倾城而出,成群结队的踏青女子多如都城汴京,好一幅长沙的“清明上河图”。

  “长沙十万户”并非文学的夸张手法。宋代王存所撰《元丰九域志》就曾列举宋代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6处,长沙位列其中,其他5处是:汴京(开封)、京兆府(西安)、临安(杭州)、福州、泉州。每户平均只算3人,十万户就有30万人,可见宋代长沙的人户之繁。

  张祁,生卒年不详,宋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人,字晋彦,号总得翁。为唐代诗人张籍六世孙。以其兄张邵出使金国有功而补官。负气尚义,工诗文。官至淮南转运判官。曾探听到金人将入侵的消息,屡以闻报于朝廷。言官以“张皇生事”罢了他的官。到第二年金兵果然南侵。晚年卜居芜湖,筑堂名“归去来”。

  张祁曾受到抗金名相张浚的器重,又与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交善。张浚、胡寅都是流寓湖湘的名人,这也可能是他对潇湘大地感情至深的原因。

  张祁把他的“潇湘情”又传给儿子张孝祥了。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词人,在词中曾说自己“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后来他终于有了机会,多次到湖南,并当上了潭州知州。他饱览潇湘大地的风物人情,写下数十首传颂千古的诗词。

张孝祥画像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12岁时,随父迁居安徽芜湖。少时聪慧,早负才名。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在建康留守任上,曾赞助张浚,力主北伐。因上书为岳飞辩冤,触怒秦桧,下狱。桧死获释。后历任中书舍人、显谟阁直学士及地方各职。张孝祥词风近似苏轼,悲壮苍凉,有《于湖集》《于湖词》行世。

张孝祥《柴沟帖》手迹

  乾道元年(1165年)正月,张孝祥迁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领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以后,有了第一次经过湖南的旅程。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静江知府任上被谗言陷害落职,从桂林东归,入湖南,一路泛舟湘江,由南向北,经祁阳、衡州等地,到达长沙,然后由岳阳东下回芜湖。这次游历是张孝祥湖湘之缘的开始,从此消除了他“只欠到潇湘”的遗憾。

  湘江因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化为湘水之神的传说以及三闾大夫屈原放逐沅湘的悲壮史迹使张孝祥心驰神往。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名作《水调歌头·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到达洞庭湖时,正值中秋之夜,又写下传诵千古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过洞庭》宋版诗意画

  该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对中秋夜洞庭湖的晶莹澄澈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自己像明月和冰雪一样皎洁的情怀。落职官场并没让张孝祥失意消沉,浩浩汤汤的洞庭湖化解了他的愤世凄然之情。后人在评论这首词时,往往将其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提并论。王闿运更是对其推崇备至,说此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张孝祥第二次到湖南在乾道三年(1167年)五六月间。这年三月,张孝祥从秘阁修撰改知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兼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四月初由芜湖启程赴任,其父张祁、继母时氏及儿子同之随行。六月,到达长沙。在潭州任上,张孝祥关注农事,勤勉公事,善待于民,使得“狱事清静,庭无留滞”。

  在长沙,张孝祥筑敬简堂以做“燕息”之所,其遗址在今长沙市天心区学院街一带。明《一统志》云:“敬简堂在府治后,宋张紫微建,以为燕室。两壁书《中庸》《大学》,中篆颜渊《问仁》章,皆紫微自笔。”堂为何名“敬简”?张栻《敬简堂记》解释说:“此所谓居敬而行简者也”。敬简堂内又筑葵轩,张栻有咏葵轩诗云:

  桐花三月寒,风雨满江城。使君晚被酒,千骑过友生。名谈宿雾捲,逸气孤云横。横挥斤看墨,妙笑语皆诗。

张孝祥敬简堂故址——长沙学院街 陈先枢 摄

  张孝祥知潭州时,张栻在长沙主持岳麓书院,又恰逢朱熹来湖南讲学,三人年岁相仿,张孝祥遂与二人相交甚密。朱熹初见张孝祥,对他的印象是“豪爽俊迈,今之奇士也”。他们三人还同登定王台,相互酬唱,张孝祥在诗中表达出一种旷远洒脱的情怀:

  日月何曾蔽,风云亦有开。登临一杯酒,莫作楚囚哀。

  可惜朱熹讲学时间不长,仅月余将别。孝祥遂邀约文友张钦夫、邢少连在葵轩为朱饯行,并赋《南乡子》一首。宝烛清尊,良宵美景,益友离情,尽在词中。词云:

  江上送归船,风雨排空浪拍天。赖有清尊浇别恨,凄然,宝独烧花看吸川。    楚舞对湘弦,暖响围春锦帐毡。座上定知无俗客,俱贤,便是朱张与少连。

  乾道四年(1168年)七月。张孝祥徙知荆南府,并任荆湖北路安抚使。八月初,经岳阳到达荆州。过洞庭时作《浣溪沙•洞庭》词,再次抒发“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之感慨。

  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从荆州请辞侍亲获准,返乡途中最后一次经过湖南。绝意仕途之时,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屈原的怀念,写下在湖南的最后一首词《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中有“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之句。

  张孝祥回家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韩酉山《张孝祥年谱》记载为“中暑卒”。一代英才,赍志以殁,年仅37岁。

【作者:陈先枢】 【编辑:黄能】
关键词:陈先枢专栏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