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专栏 | 韩愈与罗洋山
罗洋山又名大富山,位于今开福区烈士公园跃进湖畔,东面原受浏阳河水切削,悬岩壁立,遍山森林覆盖,郁郁葱葱,向为城东胜景。浏阳河的这一段即今跃进湖,该湖因1958年修京广铁路截断浏阳河U形河道而成。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大富山,府北七里,名罗洋山,峰峦峭拔,流水萦带,为一郡之胜。”今烈士公园民俗文化村、原长沙动物园和湖南省社科院、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均在罗洋山境。山麓还有晚清长沙首富朱昌琳“朱家花园”的遗址。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韩愈由广东阳山县令调任湖北江陵府法曹参军,途经长沙时,曾登临罗洋山,为长沙留下千古佳作《罗洋远眺》,唐诗中的“星沙”之名始见这首诗中。诗云:
绕廓青山一座佳,登高满袖贮烟霞。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麻遍囿花。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修武(今属河南)人,世称韩昌黎。贞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韩愈大倡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行世。
罗洋山顶峰即今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所在处。这个负责指导全省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单位非常珍视“韩愈与罗洋山”这一地方志资源,特在院内新建了一座“韩公亭”,受到各方赞誉。
自从韩愈写下《罗洋远眺》以后,历代诗人游览罗洋山者络绎不绝,题诗中不乏佳作。如明嘉靖进士、工部员外郎萧禹臣作有《罗洋山房即事二首》:
山城日霁雨初收,云树依稀野色幽。灵谷烟深渔舍远,湘江水涨鹭鸥浮。水田处处看苗硕,茅屋家家指麦秋。岁月无端华发变,斜阳独立不胜愁。
江空云影日依依,回首春山蔼翠微。静里独闻啼鸟怨,坐来时见落花飞。窗留返照帘垂晚,门掩深苔客到稀。惆怅西风何以慰,谩将尊酒破愁围。
清初长沙文人陶丙寿亦作有《初晴登罗洋山二首》:
妙鬘云生缦缈间,人家深在翠微湾。分明一幅营丘画,着我岩头看远山。
树杪湖光一片悬,鸭头新绿蘸春天。南风数点蒲帆下,散作云蓝纸上烟。
清代文人郭焌以“罗洋山人”自号。郭焌,字昆甫,别号罗洋山人,长沙县高桥人。乾隆九年(1744)中举人第一名,授国子监学录,迁助教。擅长八股制艺,尤关心经世之学。著有《罗洋文集》,其《橘洲赋并序》广为传颂。郭焌在外地题诗均落款“罗洋山人”,使罗洋山名传千里。如清纪昀《滦阳消夏录》记载:“莆田林教谕霈以台湾俸满北上,至涿州南,下车便旋,见破屋墙匡外有磁锋划一诗曰:‘骡纲队队响铜铃,清晓冲寒过驿亭。我自垂鞭玩残雪,驴蹄缓踏乱山青。’款曰‘罗洋山人’。读讫,自语曰:‘诗小有致,罗洋是何地耶?’屋内应曰:‘其诗似是湖广人’。”
清光绪《湖南通志》载:“黄参政翼墓、董方伯策墓,俱在县北罗洋山。”今无觅处。
老罗洋山,方圆数里,迤逦逶迤,丘冈起伏,大抵南起砚瓦池、上大垅,西界今东风路、下大垅一带,罗洋山东临浏阳河,北脉延伸至九尾冲、黑石渡一带。大部分山头在近几十年的城市扩张和建设中,陆续被夷为平地,或围作机关大院,昔日“云树依稀野色幽”之境早已为市嚣车声所掩盖,可喜烈士公园内突兀一峰仍可游览。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上疏谏迎佛骨,从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再次道经潭州,遍游长沙名山与寺院。作有《陪杜侍御游岳麓道林两寺》诗。诗中云:
长沙千里平,胜地犹在险。况当江阔处,斗起势匪渐。深林高玲珑,青山上琬琰。路穷台殿僻,佛事焕且俨。
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间,文学家袁浩建四绝堂于道林寺中,后经五代马殷重建,借以保存沈传师、裴休、宋之问、杜甫4人为该寺留下的笔札和诗篇。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文学家蒋之奇游道林寺四绝堂后作记曰:“沈、杜固无闲言,裴本学欧阳询书,寺幸有询四大字,当为一绝。又不应近舍韩愈。”“不应近舍韩愈”指的就是“道林之绝”中不要舍弃韩愈的这首《陪杜侍御游岳麓道林两寺》诗。于是,到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潭州知州周必大终将“四绝”又加上欧阳询的书法和韩愈的诗,衍为“六绝”。四绝堂遂改名为六绝堂。
韩愈还与长沙岳麓山的禹王碑有很深的渊源。他久闻衡山岣嵝峰有摹岩石刻禹王碑,但当时的人没有见过。韩愈曾游览衡山,贴心要寻得此碑,使有关禹碑的记载更加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韩愈《禹王碑》诗云:
岣嵝山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朴奇。蝌蚪拳身薤叶披,鸾飘凤泊拿蛟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湎,千搜万索何处有?
从末句可知,韩愈并未寻到禹碑。明末岳麓书院山长、人称嵝山先生的吴道行著《禹碑辨》曰:“此禹碑之所从来久矣,历千百年无传者,道士偶见之,韩文公、刘禹锡索之不得,致形之诗词。宋嘉定壬申(1212年),何致游南岳,遇樵者导引至碑所,始摹其文。过长沙,转刻之岳麓山顶。”可见,长沙岳麓山顶的禹王碑系从衡山摹来,依韩愈诗“岣嵝山前神禹碑”,又名岣嵝碑。岳麓山禹碑镌石崖壁,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末有寸楷书“右帝禹制”。碑文形体苍古难辨,有谓蝌蚪文,有谓鸟篆。1935年建石亭护之,今保护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要举报